慢性肾病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发病率逐渐升高。本文将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向大家介绍慢性肾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对广大患者和家庭带来帮助。
一、慢性肾病的定义与病因
慢性肾病是指多种原因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一组慢性疾病。引起慢性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狼疮性肾炎、梗阻性疾病等。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
二、慢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诊断
慢性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腰痛、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下降等。护理诊断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的具体护理措施。
1. 有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诊断
当慢性肾病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头晕、肌肉痉挛等症状;
(2)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3)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气短等症状。
针对以上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诊断,可采取以下措施:
(1)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水平,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2)指导患者少盐少油的健康饮食;
(3)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机体免疫力;
(4)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治疗。
三、慢性肾病防治的健康饮食知识
1. 少油:慢性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油脂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在烹饪方式上,建议采用清蒸、水煮、炖等方式,避免油炸食物。
2. 少盐: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食盐摄入过多的现象,而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
3. 健康膳食:
(1)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腐等;
(2)合理搭配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3)限制糖分摄入:减少甜食、糖果等高糖食物的摄入,预防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
四、慢性肾病防治的其他方法
1. 积极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患者应通过合理的药物和生活干预来控制血压;
2. 规律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糖尿病、狼疮性肾炎等原发病的治疗对防止慢性肾病的发生和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慢性肾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需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可以有效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关注慢性肾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慢性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志红,陈慧敏. 慢性肾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1-4.
[2] 龙丽芳,李芳燕. 慢性肾病防治的健康饮食指导[J]. 健康生活指南,2020,(3):54-55.
[3] 张敏华,谢艳辉. 慢性肾病的原发病治疗与护理干预[J]. 护理研究,2018,3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