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慢性肾病防治:重视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调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慢性肾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很容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了解慢性肾病的防治知识对于每一位市民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早期发现与检查
慢性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然而,通过简单的肾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肾脏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指标。请注意:这些检查结果通常在多长时间内出具呢?一般来说,检查肾功多长时间出结果取决于医院的具体规定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一般来说,这些指标的正常报告时间需要1-2个工作日。
二、健康饮食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饮食调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少油少盐:过量摄入油脂和食盐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油炸、腌制等高盐高脂食物。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
2. 合理搭配膳食: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应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蛋白质的摄入对肾脏功能有重要影响,过多或过少的蛋白质都会加重肾脏负担。一般情况下,慢性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千克体重。同时,要注意控制水的摄入量,避免因水潴留导致浮肿。
3. 适量食用含钾、磷低的食物: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积聚,特别是钾和磷。因此,应适量选择含钾、磷较低的食物,如香蕉、苹果等水果,以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避免过多摄入。
4. 少饮酒,禁烟:酒精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吸烟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肾病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和吸烟。
5. 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肾脏病患者往往存在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可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因此,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这两种元素有助于改善症状。
三、其他防治措施
除了饮食调理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慢性肾病的防治:
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2. 积极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3. 限制蛋白质摄入: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4. 减重减肥:肥胖会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故患者应努力减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5. 保持乐观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身心压力。
总之,慢性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其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是一本为广大慢性肾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提供指导的好书。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肾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