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关键,你知道多少

题目:携手应对脑血管疾病,从生活方式改做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高血脂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早期发现高血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关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科普旅程。

一、血脂检测,高血脂“照妖镜”

高血脂是指血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血脂的判定主要通过血液检查来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1. 空腹8-12小时后,抽静脉血进行化验;
2. 化验项目包括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3. 血脂正常值范围:
– 总胆固醇:3.6-5.2mmol/L(约140-200mg/dl)
– 血清甘油三酯:0.47-1.68mmol/L(约41-150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40mg/d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130mg/dl)

需要注意的是,血脂水平受遗传、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检测时请遵守以下原则:

(1)空腹8-12小时后进行;
(2)检测前3天内保持常规饮食和作息;
(3)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4)检查期间禁食、禁烟。

二、健康管理,从少油少盐做起

减少油脂摄入是降低血脂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含量,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如猪肉、牛肉、羊肉等;
2. 多吃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
3. 选择低脂肪、脱脂或无脂的乳制品、饮料和油脂;
4.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食盐也是引起高血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减少食盐摄入的建议:

1. 减少外出就餐,自己烹饪更能掌握盐的使用量;
2. 选择低钠盐、无碘盐或使用钾盐替代氯化钠;
3. 调味品如酱油、醋等适量使用,不宜过量;
4. 做菜时尽量多放一些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少用调料。

三、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发现高血脂后,首先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水平。同时,以下方法也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1. 适当运动: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压力。

对于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可参考以下药物:

1. 血脂调节药:如他汀类(辛伐他丁、阿托伐他汀等)、贝特类(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波利维拉片等;
3. 抗高血压药物:根据血压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总之,要想战胜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脂。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健康生活!

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