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慢性肾病防治与少油少盐健康饮食——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安全范围的重要性
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慢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的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慢性肾病防治概述
慢性肾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肾功能逐渐受损,导致肾脏功能减退。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慢性肾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病因分析
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感染、药物、环境污染等。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造成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疾病阶段划分
慢性肾病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正常肾功能期,此时患者无明显症状;第二阶段为早期肾病期,表现为蛋白尿、血压升高等;第三阶段为中晚期肾病期,出现中度至重度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第四阶段为终末期肾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3.治疗原则
针对慢性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延缓肾功能进展和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具体措施有:
(1)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2)合理膳食,减少饮食中盐分摄入;
(3)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
(4)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糖皮质激素等。
二、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的安全范围
围手术期是指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此时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可能出现较大变化,导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因此,合理控制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至关重要。
1.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合理的血糖水平能够降低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减少心脏、大脑等器官受损的可能性,有利于术后恢复。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更需严格控制血糖。
2.血糖控制的安全范围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安全范围为:
空腹血糖:4.1~7.8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5.6~12.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
3.如何实现血糖控制
在围手术期,实现患者血糖控制可采用以下措施:
(1)合理调整患者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
(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指导,适量给予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
(3)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4)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少油少盐健康饮食在慢性肾病防治中的作用
少油少盐健康饮食是预防慢性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表明,过多的脂肪和钠盐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诱发或加重慢性肾病。
1.减少油摄取
食用油脂过多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加重心血管疾病风险,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应限制食用油摄入量:
(1)尽量采用橄榄油、花生油等优质油脂烹饪;
(2)食物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
2.减少盐摄取
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增加血压,从而加重慢性肾病患者的病情。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盐摄取:
(1)用醋、香料等调味品替代盐;
(2)购买低钠盐或食盐替代品;
(3)注意食品包装上的钠含量标示,尽量避免高钠食物。
总结:
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防治至关重要。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有助于术后恢复。同时,采取少油少盐的健康饮食模式对于降低肾脏负担具有积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药物治疗,更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从而为慢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