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防治关键健康饮食检查要点

慢性肾病防治:健康饮食与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关于慢性肾病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健康饮食和定期检查成为防治该疾病的关键环节。

一、慢性肾病概述

慢性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持续或渐进性损害,病程至少3个月以上,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物等因素。慢性肾病患者常出现乏力、腰酸、浮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


二、健康饮食防治慢性肾病

1. 控制盐摄入量:过多的钠离子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摄入,成人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同时,避免使用含盐丰富的调味品和加工食品。

2. 限制蛋白质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恶化。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适当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推荐优质蛋白摄入量(以干重计算)为0.6~0.8克/千克/天。

3. 多摄入膳食纤维: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4. 保持适量脂肪摄入:适量脂肪可以提供能量,增加饱腹感,但过多脂肪会加重肾小球、肾小管的负担。因此,患者应选择优质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5. 注意饮水量和饮水质量:慢性肾病患者的饮水量应根据病情调整,一般建议每天摄水量为尿量+500毫升(不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同时,保证饮用水的清洁,避免因水源污染导致肾脏损害。

三、定期检查肾功能查什么项目


1. 肌酐(Creatinine):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在44~133微摩尔/升。当血清肌酐水平超过正常值时,提示肾脏功能可能出现异常。

2. 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素氮反映了肾脏对蛋白质代谢物质的清除能力。正常值为2.9~8.3毫米摩尔/升。若血尿素氮持续偏高,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

3.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了解尿液中有无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物质。常见检查内容包括:尿量、比重、pH值、尿糖、尿酮体、蛋白定性等。

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该检查可用于评估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正常情况下,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150毫克/24小时。

5. 血清胱抑素C(Creatinine):血清胱抑素C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肾功能评价的生物标志物。其优点是不受体内其他器官功能变化的影响,更为准确反映肾脏滤过情况。

总之,慢性肾病防治需要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严格遵循医嘱,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并积极进行定期检查。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关注一些有助于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产品,如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这些产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提高生活质量。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