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肾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项复杂且涉及面宽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慢性肾病的防治离不开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将结合多年的经验,深入探讨慢性肾病防治的关键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慢性肾病的定义。慢性肾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具有致残性和死亡性。
一、预防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
细菌和病原体感染是导致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1. 感染预防四原则
(1)严格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触摸门把手、公共设施等物品之后。
(2)避免交叉感染:与他人接触时,注意呼吸道卫生,如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住口鼻。
(3)合理用药:不要随意滥用抗生素,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以下为四大原则:
– 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诊断,避免盲目用药;
– 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药物;
– 遵循规范用药时间与剂量,按期复查;
– 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并就医。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口腔卫生、勤剪指甲等。
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
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过多有害物质的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以下为需要注意的有害物质:
(1)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2)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3)空气和水质污染:避免长时间接触被污染的空气和水。
二、合理膳食,保持健康体重
饮食在慢性肾病防治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一些有益于肾脏健康的饮食建议:
1. 少油少盐
食用油量应控制在每人每天的25~30克,尽量避免油炸食品。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每日6克。
2. 控制蛋白质摄入
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适度,过多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成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8克左右,严重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调整。
3. 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
摄入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同时,保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4. 保持适量水分摄入
每天饮水量根据年龄、体重和活动量等因素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成人每日饮水量为2000~2500毫升。
总之,慢性肾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通过遵循以上预防感染、合理膳食的原则,有助于降低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和恶化率。同时,提醒广大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用药,也是战胜疾病的关键。《神经退行性预防好帮手》一书为您提供了更多的健康知识,让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肾脏健康。
(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具体治疗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