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糖尿病更是以其高发病率和危害性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慢性病防治经验的专家,今天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为大家详细解析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目前,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糖尿病的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①合理膳食:注重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尽量选择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食物。主食可选择全谷物、杂粮等,适量搭配蔬菜和水果。
②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到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③控制体重: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BMI 18.5-23.9),避免肥胖或过瘦。
④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戒烟限酒是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守的原则。
(2)药物治疗:针对有明确指征的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以下药物治疗方法:
①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而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也被用于早期干预或晚期治疗。为确保效果,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需留意胰岛素是否已用完。以下为判断胰岛素有无用完的方法:
– 观察胰岛素瓶内的液体量:若胰岛素剂量已降低至1毫升左右,则可认为胰岛素基本用完。
– 检查注射器的回抽情况:在抽取一定比例的胰岛素后,若发现注射器内的白色结晶,说明胰岛素浓度变低,可能需要换瓶。
②口服药物治疗:针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以下药物进行血糖控制:
–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糖原的合成,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 硫磺腺苷酸脱氨酶(SGLT2)抑制剂:通过促进尿液排糖,进而减少体内的糖分摄入,达到降糖效果。
三、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2)饮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降低血糖水平。
(3)运动疗法:在医生的协助下进行适宜的运动疗法,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总之,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广大糖尿病患者应从生活方式入手,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