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一大问题。据统计,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对慢性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慢性病是一类发病缓慢、病程长、病情复杂且难以根治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其中,不合理膳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推广健康饮食已成为防治慢性病的核心策略。
一、少油少盐健康饮食,从自我做起
1. 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钠摄 入量不超过6克。过量的钠摄入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购买低钠盐或无盐酱油。
(2)烹饪时少加盐,可用醋、鲜香料等调味。
(3)避免过量使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制品和咸味零食。
2. 降低油脂摄入量
过多油脂会导致肥胖、高脂血症等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的脂肪摄入量应为50%-60%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占脂肪供应总量的10%。以下是一些降低油脂摄入的建议:
(1)选择瘦肉、脱脂牛奶等低脂肪食物。
(2)用蒸、煮、炖等方法烹饪食物,避免油炸。
(3)食用橄榄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和心血管疾病。我国成年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以上。以下是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全谷类食品:糙米、燕麦、黑芝麻等。
(2)蔬菜水果:红薯、茄子、芹菜、苹果、香蕉等。
(3)豆类及豆制品:黄豆、豆腐等。
二、合理膳食,注意搭配
1. 蛋白质摄入平衡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我国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为55-65克。保证足够蛋白质的同时,还要关注优质蛋白的摄取:
(1)动物类蛋白:瘦肉、鱼类、鸡蛋、牛奶等。
(2)植物性蛋白: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谷物等。
2. 多样化膳食
合理搭配食物,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营养素,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1)粗细搭配:主食中可添加全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荤素搭配:蔬菜水果种类丰富,与肉类、豆制品等混合食用。
(3)色彩搭配:五颜六色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均匀分布,有利于摄入更多营养。
总之,慢性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关注自身健康,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面入手,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慢性病预防好帮手》(慢性病预防好帮手)一书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助力您迈向健康生活。